文:王雅涵諮商心理師
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玩過一個遊戲,就是挑戰停止去想一個東西,譬如從現在開始五分鐘內不可以想巧克力布朗尼,但當你越提醒自己不要想的時候,那個巧可力布朗尼就在你的腦中晃呀晃的,甚至受不了的跑去買來吃,即便你一點也不愛巧克力布朗尼。
美國著名認知語言學家George Lakoff做出類似的實驗,他請學生停止去想那隻粉紅色的大象,但所有人都失敗了,當我們越努力想靠意志力去對抗思想的時候,淺意識好像就會更加去記住那個我們不要想的事物。
焦點短期治療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技巧,叫做「例外問句」,就是提供人們一個新的眼光和角度去看事情,特別是當人們已經放棄希望的時候。任何問題都有例外,我們常常只看見大大的黑暗卻忽略了小小的、例外的亮光,但是,我們停下來去想一些例外情境發生的時候,亮光開始變大,我們可以回想當例外的時刻發生時我們在做些什麼?那時候的環境如何?也許就能夠增加例外的可能,而這些小小的例外情境成了改變的亮光,逐步發展為大大的改變。
所以一再強調不可能和定睛在那個問題上,那個問題反而就像粉紅大象般佔據我們的大腦,而我們怒力的去不想,偏偏這個努力卻反彈成一股強烈的「無力」。不要想起超可口杯子蛋糕的方法,就是當你不再想要「超可口杯子蛋糕」的時候。
分享一個小故事
曾經有一位時常睡不好的基督徒婦人,被先生推去找心理師。她無奈的表示:「我已經30年沒有好好睡覺了,因為我睡前都會看到魔鬼在我的房間,我做了所有該做的事情,也曾禱告趕鬼,但牠就是在,我也不奢望牠可以離開,只希望我可以好好安穩的睡個覺。」。心理師聽完後想了一下說:「聽起來你試過了很多方法,也嘗試禱告趕鬼,似乎都沒有用,但你有曾經想過,其實你的神也一直在你的房間裡嗎?」。婦人像是被點醒般說:「是啊,我怎麼從來沒有發現呢?」。
人們常常都很努力的想要克服一些事情,認為努力一定會帶出好成果,除了這樣對待自己,也會這樣對待別人,你曾經跟失戀的人說過不要再想前男友了嗎?你曾經跟酗酒的人說過不要再喝酒了嗎?你曾經跟自己說過不要再懶散了嗎?
在此先假設一個前提,我們都努力過了,有些問題可以解決,但有些問題一樣還是在,同樣的問題對某人來說也許是小事,但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是大事。困難是無法比較的,同樣的,努力也是一樣,有時候一直陷在問題中的人們會被質疑是否不夠努力,甚至連自己也會這樣責怪自己,但有個更好的方法,就是不要定睛在問題上,轉眼去看見其他例外和美好的東西。
努力很重要,但再配上一個新的眼光,我想這會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