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失在「網路我」的青少年

· 心理師談心理

文:王雅涵諮商心理師

青少年時期,孩子們透過人際的交流和他人的評價來建立自我的價值和形象,他們想證明自己長大了,可以獨當一面,但同實他們還是很希望可以有大人給他們依靠,支持接納他們。在這個不要大人管又其實渴望大人支持的矛盾中,更加考驗的大人們,如何成為孩子的重要他人!

 

心理學中有個理論叫做「周哈里窗」,跟據我自己知道和別人知道的我,分成四個象限,分別是:
公開我:人前展現的一面,我和他人都知道的自己
盲目我:他人知道的我,但我自己沒有覺察到的自己
隱藏我:只有自己知道,但別人不知道也看不出來的我
未知我:我和他人都不知道的我,還有很多的可能但還沒有嘗試過的未知潛能

 

每個我都是我,但一個越成熟健康的人,「公開我」的部分是越大的,因為他可以有足夠的「安全感」去表現那些他可能比較不好的一面,理想狀態下,我們都希望在健康的環境下,可以讓孩子展現自己「隱藏的部分」,而不需要壓抑和偽裝;也可透過聆聽他人的建議,來減少自己的「盲目面」,而不覺得被攻擊。

 

但除了這四個我,隨著科技的發達,人們藉由網路接收到各樣新鮮的資訊,同時也透過網路建立起各樣的人際互動,漸漸的形成了「網絡我」,一個一直需要努力塑造美好的我

 

青少年喜歡透過網路瞭解身旁的人,也透過分享來告訴別人,現在的我過的好不好,但這些卻不全然是真實的,因為人們可以有所選擇的去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,為了讓別人覺得我很好,我需要更多的隱藏,也因為網路到匿名保護,各式各樣的攻擊,造成了青少年心靈的傷害,進而越來越防衛,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好是壞。

 

當青少年快速的被「網路我」所定義自我,就越沒有時間去建立真實的「公開我」,透過陌生他人的回應來建立自己的價值,既脆弱又沒有安全感,「只有別人在乎的我才是最重要的」、「我必須要別人知道我很好」、「我要別人羨慕」,讚的數量代表我的價值,好友的人數代表我不孤單。

 

在這個脆弱的世代,父母師長可以如何幫助青少年呢?

1.主動積極的告訴孩子他的價值,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、被愛的

2.接住孩子的脆弱,同理這世代孩子的不容易,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予陪伴而不是指教

3.更多聚焦在孩子的努力,而非結果,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有更多的成就感

4.很直接的和孩子討論網絡世界可能發生的問題與擔心,但不阻止青少年使用網路,甚至與青少年一起進入網路的世界,更多的瞭解孩子

5.帶孩子體會更多不同的世界,開啟孩子更多的潛能,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

 

當我們擔心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,別忘了很多時候這只是他們「逃避現實壓力」和「尋找自我價」的方法,父母擁有撐住孩子的能力,當孩子從父母身上得到足夠的「安全感」,便能自在的做自己,也能勇敢的和父母說出自己的問題,擴大自己的「公開我」,而不需要依靠網路世界來塑造自己的美好,不輕易的被脆弱的「網路我」給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