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

來談談情緒化

· 心理師談書

文:王雅涵諮商心理師

broken image

情緒本身沒有問題,有問題的是 #情緒化,它是指一直受困在情緒高漲的狀態,無法進行冷靜的思考和尋常的應對。

情緒化不是情緒的問題,而是思考的方式所導致!
舉個例子:老婆跟先生說自己工作疲累不愉快,老公不但沒有安慰他,反而教訓了老婆一番⋯⋯所以老婆很生氣的說:「你為什麼不懂我」「你根本不尊重我」的情緒化思考,然後就越來越氣。思考偏離了當初的問題了,而且不斷的衍生出情緒化的情緒。
但我們可以帶入「角色期待」的思考角度:1.自己原本期待對方扮演什麼樣的角色、2.自己又傳達了多少讓對方知道。
其實可以直接說:我上班好累好不開心,我好想要你安慰我陪伴我你可以先好好聽我說說話嗎~~(我知道很難但很有效要好好練習$
好好的表達,才能避免自己陷入被害者的意識:
1.將指責改為請求(減低別人防衛反擊,好好說話)
2.關注自己的自我肯定感(不壓抑、不情緒勒索,有自己的界線,對自己的領域負責)
最後:
遭到他人惡言相向的時候,想著「我受傷了」會比想著「那個人瞧不起我」,要來的更容易調適:遇到困擾的時候,與其把自己當作受害者,不如視為對方的問題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拆除情緒地雷,先知道這些事】
◎ 「情緒化」的背後,是「不想被輕視」的心情
◎ 「有智慧地活用情緒」,不等於「正面思考」
◎ 成熟不是「忍耐和壓抑」,而是「說明與傳達」
◎ 寫「好友筆記」,換個視角療癒受傷的自己
◎ 找出自己的「情緒地雷」,「刻意」繞過引爆區
◎ 關閉「應該」模式,從「想要」開始出發
◎ 傾聽對象要找「同理」的人,而不是「共情」的人
◎ 不是無所顧忌、有話直說就叫「真性情」